切削液不得不知的基本知識
發布時間 :2019-08-02 14:45:53 瀏覽次數 :
玻璃切削液訊:切削液不得不知的基本知識
玻璃切削液訊:金屬加工液在金屬加工過程中具有潤滑、冷卻、清洗、防銹等作用;其中核心作用是:一方面通過冷卻作用降低加工過程中的變形熱,另一方面通過潤滑作用來減少金屬加工過程中的磨擦熱,從而來提高金屬加工質量,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等。玻璃切削液
1、冷卻性能:冷卻作用是通過乳化液和因切削而發熱的刀具、切屑和工件間的對流和汽化作用把切屑熱從固體(刀具、工件)處帶走,從而有效地降低切削溫度,減少工件和刀具的熱變形,保持刀具硬度提高加工精度和刀具耐用度。
2、潤滑性能:潤滑作用就是其減少前刀面與切屑、后刀面與已加工表面間的摩擦形成部分潤滑膜的作用,以防止刀具與切屑或工件間的粘著,所以良好的潤滑可以減少功能消耗、刀具磨損和良好的表面光潔度。
3、清洗性能:在金屬加工過程中,切屑、鐵粉、磨屑、油污、沙粒等常常粘附在工件、刀具或砂輪表面及縫隙中,同時沾污機床和工件,不易清洗,使刀具或砂輪切屑刃口變鈍,影響切削效果。所以要求乳化液有良好的清洗作用。乳化液的清洗性能就是指乳化液防止這些細顆粒粘結和利用液流的機械沖洗作用將其沖走的能力。
4、防銹性能:在金屬加工過程中,工件要與環境介質如水、氧、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硫化氫、氯離子、游離酸堿和乳化液分解或氧化變質所產生的油泥等腐蝕性介質接觸而受到腐蝕,機床部件與乳化液接觸的部分會產生腐蝕。因此要求乳化液有一定的防銹能力。
金屬加工液除了應具有良好的冷卻性、潤滑性、清洗性、防銹性外,還應具有防腐蝕性、抗菌性、防垢性、抗泡性、熱穩定性、無毒、無害、無刺激性氣味、不污染環境、使用方便等條件。
金屬加工液可分為純油性切削液和水溶性切削液兩種。金屬加工液應具有如下作用:
1、 改善加工表面,提高表面光潔度;
2、 提高加工件尺寸的精密度;
3、 延長切削工具的壽命;
4、 隨時排除切削屑末,洗凈加工面;
5、 防止加工件腐蝕或生銹;
6、 提高切削加工效率;
7、 隨時冷卻加工件表面和加工刀具。
因而要求金屬加工液必須具備如下性能:
⑴ 要求有良好的邊界潤滑性能,而需由極好的極壓性;
⑵ 防止切削刀具和加工金屬表面熔接的性能;
⑶ 良好的熱傳導性能和耐熱性能;
⑷ 良好的防腐蝕性能和防銹性能;
除此之外,對于純油性切削液還要求具有:
①在一定的長的時間內不腐蝕金屬,不氧化變質,不變色;
②使用中不產生煙霧,不變質,不發臭并無不良氣味;
③抗膠質,抗結焦積碳,并不發生沉淀物;
④對加工部件不發生不良作用等。
對于水溶性切削液還要求:
① 在硬水條件下,不得分層或分離,如用300~700ppm的硬水或冷水時,都應能很好地乳化;
②良好的抗腐敗性,抗細菌性,并不發生臭味;
③良好的抗泡沫性;
④和切削的迅速分離性;
⑤不沉積在加工工具上,也不得侵蝕工具等。
如何選擇好的添加劑,并能保證金屬加工液所應具有的性能是加工液生產廠商的核心
純油性切削液主要由基礎油、加工性能添加劑、性能增強劑等組成,純油性切削液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能,適合對潤滑性要求高,重負荷、低速大進給的切削,切削余量高的加工,表面精度要求高,水對刀具或零件有不良影響的場合以及難加工材料等。其中加工性能添加劑目前普遍使用的如:酯類(醚類)、氯、磷、硫、固體類添加劑為主,性能增強劑包括:抗氧劑、抗油霧劑、防銹/防蝕劑、抗泡劑、著色劑/顏料、香味劑等。
油性油選擇原則:
1、黏度:
由于不同的加工應用需要不同的黏度,以滿足不同的冷卻、潤滑要求,所以純油性切削液在生產過程中,黏度的選擇優為重要,可根據不同的加工工藝生產出與之相適合的油性切削液,以滿足不同的金屬加工要求。以下列舉了幾種金屬加工工藝所需的黏度范圍:
▲ 珩磨: 3—6cST
▲ 深孔鉆: 10—18cST
▲ 拉削(立式): 12—18cST
▲ 切削: 20—35cST
▲ 齒輪加工: 30—35cST
2、 加工特性:
油基切削液的潤滑性能好,冷卻性能較差,水基切削液則相反,但其成本低,操作環境安全、干凈,沒有油霧和著火的危險;近年來微乳化型切削液發展很快,隨著高性能水基切削液新產品的不斷開發,其使用范圍逐漸擴大,開始出現油基向水基過渡的趨勢,可以預料它將是未來切削液的主導品種。
乳化劑
水基切削液包括乳化切削液、微乳化切削液和合成切削液,大都主要用在高速切削上。水基切削液主要由:礦物油、乳化劑、助溶劑、防銹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消泡劑、防腐殺菌劑、水等組成。
其中礦物油一般選擇環烷基基礎油,此類礦物油具有易乳化,與添加劑兼容性好,像回收環烷基變壓器油,黏度在10CST左右;此外,也有用重烷基苯類或合成油。重點考慮的是作為分散體或助溶劑使用,潤滑作用在其次。
水性油乳化劑目前國內外切削液生產廠商普遍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如NP、OP系列
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如MOA、FAE系列
3. 山梨糖醇聚氧乙烯醚;如:SPAN,TWEEN系列
4. 脂肪酸